动态
首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BurberryCEO加盟苹果:科技圈青睐时尚界

首席广告策划公司:恒略品牌营销策划设计公司   恒略创造强势品牌!   南昌策划公司

[导读]哪怕最专注的设计师,骨子里都是营销天才,他们懂得如何挑动顾客的欲望。

腾讯科技 王冠 10月16日报道

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行业按照创意排序,科技和时尚一定名列前茅。

如今,她们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近。

 

看一则最新的消息:苹果宣布聘请奢侈品牌Burberry(博柏利)CEO安吉拉•阿伦茨(Angela Ahrendts)担任零售业务主管,并将于明年正式上任。

 

苹果需要的人

一些极客可能未必会了解阿伦茨的履历与能量,还好蒂姆•库克懂行,他评价阿伦茨的到来时说,“她是世界上最合适的人选”。作为奢饰品牌Burberry的CEO,阿伦茨在任七年里,公司股价升值近三倍,并让这个英国的百年品牌重新站在时尚的前列。

 

如果说她的前任罗斯·玛丽·布拉沃(Rose-Marie Bravo)是Burberry走出低谷的复兴之臣,那么阿伦茨就是把这个品牌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的继往开来者。

而这,正是今天的苹果所需要的。

 

在时尚界,阿伦茨以积极拥抱数字化和互联网而著称。她为Burberry开拓了官方网站,推出3D在线试衣新鲜体验,并大力通过Facebook等社交网络来推广品牌。同时,阿伦茨还是电子商务的热衷者,她为Burberry开辟了线上销售新模式,并且迅速成为公司在传统线下旗舰店之外的另一营收来源,让公司实现“两条腿走路”。

 

所以,库克决定破例将苹果线上和线下的零售业务同时交给阿伦茨——就像她在Burberry做过的那样。

同样,阿伦茨在对品牌未来的定位上,也与苹果不谋而合。她在Burberry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围绕如何让时尚品牌更贴近年青一代这个目标。这也正是苹果一直以来的想法。

 

有人质疑阿伦茨让时尚“平民化”了。对此,这位女强人的回应是,“我们要跟上世界的脚步,这是个数字化的时代,暂时忘掉‘奢侈’吧,一个伟大的公司必须不断进步。”

这句话库克一定喜欢听。

 

对于苹果来说,建立在产品、设计、创新之上的高品牌溢价,是其维持高额盈利的关键所在。在乔布斯离开之后,苹果品牌上的光环便少了一层,如何维系这一运营模式,是苹果要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对于奢侈品牌经营者来说,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一个10美元物理成本的东西卖到1000美元,并且让用户感受到尊重和满意。对于“包装”,这个行业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阿伦茨之外,苹果还先后招募了奢侈品牌Yves Saint Laurent的CEO保罗·丹尼维(Paul Deneve),以及时装品牌Levi's副总裁恩里克•阿蒂恩萨(Enrique Atienza),加入其零售部门。

 

如果我们向前回溯,就会发现科技和时尚之间并非只是现在才建立了密切联系,实际上,在时尚圈和科技圈最前沿的各自那一群,骨子里是同一类人。

理念:缘分的开始

 

CocoChanel,香奈儿品牌创始人。作为时尚界的开山人物,江湖中关于这位传奇女性的故事数不胜数。而她给时尚界留下的诸多经典语录中,一句话最令人印象深刻:

“永远简单,绝不多余。”

这句话被很多时尚界人士奉为圭臬。

 

SteveJobs,科技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关于乔布斯的成绩和伟大无需多言。对于苹果产品的理解,乔布斯说,“简单比复杂更难做到……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可可·香奈儿生于1883年,乔布斯生于1955年。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里。

但伟大的人物总是相似的。

产品:跨界的合作

理念的契合让这两个产业萌生了合作的念头。这些年来,科技产品中加入时尚色彩的越来越多,同样,时尚品牌融入科技元素的案例也不胜枚举。2012年Diane von Furstenberg秀场上,身着艳丽服装的模特眼睛上方多了一个东西——谷歌(微博)眼镜。大约1500副Google Glass出现在纽约时装周现场,并录制了幕后视频短片《DVFthrough Glass》。

 

在科技界,诺基亚的Vertu手机,华硕的兰博基尼笔记本电脑,以及更多的跨界合作,都旨在提升产品甚至品牌的溢价能力。

 

当然,这种合作也是有选择的。双方品牌的等级、契合度、用户重合度,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前提。时装界的凯撒大帝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对苹果产品青睐有加,他曾经说,制造iPod的人简直就是天才,“我一共有300个”。之后,在未经乔布斯允许的情况下,拉格斐“擅自”帮助苹果做良性宣传,先后定制了LV版的iPod专署收藏箱,以及为Atelier Ruby设计了专门配有iPod袋子的头盔……

人才:这才是关键

 

在经历了产品的合作之后,科技界与时尚界对彼此都更为了解。然而,产品层面的合作并没有给双方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还能有更深层的合作模式吗?在这两个同样不停的追逐创新的行业之间,一定应该有一个相切的焦点。

两个行业里最聪明的头脑不断的思考和寻找,终于发现了关键所在:人才。

 

产品、品牌甚至风格都是独立化的,越成功的品牌就越独立,具备强烈的排他性。因此,产品层面的融合大多赢了吆喝,但缺乏融会贯通之感。但行业里面的人不一样。他们汲取了这两个领域里各自最顶尖的智慧和经验,并且具备人类特有的可塑性和持续学习能力,这才是跨界的真正基础。

 

2011年,Intel聘请嘻哈乐团“黑眼豆豆”主唱will.i.am担任“创意总监”,意图在科技产品与娱乐和时尚间建立更高级的联系,将Intel这个藏在幕后的品牌更多地推向青年一代。

 

随后,科技界从时尚圈挖人的消息逐渐增多,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对人才的招募从创意领域转向营销和零售业务。

 

这才是时尚人才更能施展才华之处。

用3D打印的时装做秀场,用iPhone和谷歌眼镜做花絮实录甚至同步直播,用Twitter在青年中建立品牌影响力……当时尚大师们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去改革这个行业时,他们本身对于科技界的价值和吸引力就越大。因为那里是数字化的诞生地。

 

而每一个在时尚界取得成功的人,哪怕是专注的设计师,骨子里都是营销天才——他们最懂得如何挑动顾客的心思和欲望。

因此,苹果和阿伦茨的故事,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