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略品牌策划领导者,创意独一无二!首席恒略品牌营销策划公司! 南昌营销策划公司
选定“恒略品牌策划”与百位策划师零距离。恒略品牌策划领导者!创意独一无二!200多家营销策划!1000多套创意方案!品牌定位就是能力,中国极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恒略品牌策划!迅速提升企业品牌与销量的恒略品牌策划!中国十大策划机构
江苏射阳高危担保地雷网遍布全城银行维稳风控闭半只眼
作者:盛潇岚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14-04-03
高危担保地雷网遍布全城,银行维稳风控闭半只眼。虽然警方已将散布谣言的始作俑者抓获,但仍然暴露了当地混乱的金融生态。“我们这里房价不高,但消费却很高,当地流行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是射阳’,指的就是消费高。我们也没有什么大型的支柱产业,却有大量的担保行。县城里KTV洗浴中心遍地,晚上去看吃饭的地方都是爆满,我也不知道这些人消费的钱是哪里来的。”说起当地乱象,家住射阳的李先生也表示不理解。
3月24日下午,一则“射阳农商行要倒闭”的谣言,使得盐城市亭湖区、射阳县均发生了部分储户到该行营业网点集中取款的现象。虽然警方已将散布谣言的始作俑者抓获,但仍然暴露了当地混乱的金融生态。
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本次挤兑风波与当地多起担保行老板跑路引发的恐慌有关,但是,“一点谣言”就使得射阳农商行遭遇此次“声誉”危机,凸显了农村金融生态的脆弱。而且在挤兑的表象之下,时代周报经过大量实地走访发现,当地担保公司、高利贷利益网一度密集覆盖,当地大量企业、百姓都曾深陷各种借贷的泥淖。
挤兑者来自乡下
时代周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挤兑事件中相信谣言的主要是乡镇的存户。
3月24日下午1 点多,射阳农商行庆丰分理处陆续云集了数百名储户集中提款。此后,人越聚越多,一时间众多储户聚集在银行营业厅内,焦急等待取款,取款队伍一直排到营业厅外。
当天,银行的工作人员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附近居民张先生称,“人山人海,一直排到路上,警察出动把路都封了。起因好像是一个姓蔡的到农商行取20万,但没有预约,银行的人就说没有预约最多只能取10万,然后他就到处跟人说农商行要倒闭了,钱取不出来了,然后一些轻信谣言的老百姓就都来取款了。”
不仅是庆丰分理处,射阳农商行多个乡镇网点均发生了挤兑现象。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李章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当时正好送客人去下面的乡镇,路过特庸支行,里面全是人,排队一直排到路上都是人,有派出所的警察在维持秩序。还有其他一些农商行网点的人也非常多,不过都是乡镇上的网点,县城里好像没有人挤兑。”
在射阳农商行总部营业厅内,滚动播放着射阳县县长田为友3月25日录制的电视讲话,称射阳农商行任何时候都确保有充足的资金兑付。他指出,射阳农商行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国有控股银行,每一个储户的利益都受到国家的法律保护,射阳农商行的储户存取自由。
此外,各网点营业厅门口的电子屏上也滚动播放“储户存款受法律保护,我行保证24小时不间断兑付,请广大百姓不要听信谣言,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的字幕。
射阳农商行总行工作人员李戈(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县城的网点基本上都没有,但我们这里由于是总部,所以也聚集了一些人,从穿着上看,基本上是一些乡镇的老百姓,县城里没有人相信谣言的。”
“24日我没有上班不清楚具体情况,我是25日上午到的,那天还下着一点小雨,当时柜台里都摆满了现金,就是让老百姓们放心,我们很耐心地跟储户解释,银行是有钱的不会倒闭。”李戈称,“他们基本上都来自乡镇,辛苦了几十年好不容易存的钱,所以比较紧张。不过到了25日中午就没有多少人了。”
不过,乡镇的网点则没有那么快平息风波,当地人士称庆丰分理处直到当晚11点才结束营运。一位不愿具名的农商行员工对记者表示,“前后总共不到两天时间就被平息,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倒是对储户们的利益有影响,比如一个储户10万存的定期3年,但没有到期就把钱取出来,只能算活期的利息,这样就会损失不少利息。还有一些储户把钱取出来被偷的更是后悔不及。”
据悉,25日,央行相关负责人针对此情况开通了绿色通道保证资金的送达,围绕此次挤兑,各方紧急调动的备用资金约有13亿元。此外,银行业协会在26日发布声明,称射阳农商行在内的江苏省各家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良好,不存在破产倒闭风险。
农商行一家独大
时代周报记者在射阳走访发现,当地金融业异常发达,但银行业里面,基本上是射阳农商行一家主导了整个市场。
“但我们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很好,存贷款额基本上都是排第一,不存在取款取不出的情况。”射阳农商行董事长臧正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语气略微显得有点自豪,他表示。
臧正志介绍,射阳农商行在射阳的市场份额大概40%,“其他银行的份额则要少得多,可以说在县里处于主导地位”。当被问及此次共流出多少资金以及资金回流的情况,臧正志表示,“资金回流的情况由于涉及到银行内部,如果没有权威部门的要求是不能对外披露的。”
总行的李戈也表示,“我们银行在当地是网点最多遍布最广的一家,存、贷款总量连续九年居全县同业之首。其实早些年的时候市场份额更大,是射阳真正的龙头老大,但后来四大行慢慢地把农商行在县城的份额蚕食掉。但在农村地区以及中小企业这块我们还是有绝对的优势,总的来说我们银行在射阳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五大行中,工行在射阳只有4家支行,中行有5家支行,建行有4家网点,而交行在射阳至今未开设网点,网点最多的农行也仅有14家。相比之下,射阳农商行在射阳共有33个网点,如果加上原属射阳县现属盐城市的亭湖区还有6家,共39家网点。
资料显示,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射阳农商银行”)成立于2008年9月,是全国第十八家、江苏长江以北第一家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5.25亿元。是以原射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的。
截至2013年末,射阳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25.45亿元,比年初净增29.23亿元,增幅达30.39%,比上年多增22.1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达100.46亿元,比年初净增20.8亿元,增幅达26.07%,首次跨入百亿银行行列。各项贷款余额达73.94亿元,比年初净增11.81亿元,增幅达19.02%;不良贷款占比2.48%。
那么,既然射阳农商行实力不俗,在当地的分量举足轻重,为何当地百姓仍会盲从谣言,如惊弓之鸟?一位曾经在担保公司工作过的银行人士表示,这与当地多年的金融生态有关。
上述人士称,“近5年来,盐城地区特别是射阳的小型民间借贷公司如雨后春笋,一度到达猖獗的地步,但大部分都倒闭了,当地农民已经见惯了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情况,很多农民都栽过跟头。而射阳农商行是由早期农村合作社组建的,储户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区分农商行和民间借贷的区别,再加上庆丰分理处要改名,这才引发了挤兑潮。”
时代周报记者从盐城市政府的网站上找到当地银监局对庆丰分理处更名的批复: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同意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庆丰分理处变更名称为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文华分理处。
上述银行人士称:“一般来说,当地的担保行改名往往就意味着老板要跑路。而庆丰分理处所在的盐东镇,就是担保公司非常集中的村镇。”
小镇担保机构横行
从射阳县城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行驶约40公里可至盐东镇。当地居民告诉记者,盐东镇在射阳县东南方,原属于射阳县,现已经划归盐城市亭湖区。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短短约200米的街道两侧散布着多家担保公司,粗略估计约有20多家,平均每十米就是一家,这些公司名称大多写着“合作社”、“投资有限公司”、“担保公司”等,在担保招牌下从事民间借贷。当地一位居民章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写的是农民合作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之类的名字,实际上就是担保公司。”
上述银行人士表示,“这些担保公司做的都是放贷的业务,每个月大概三五分的利息。几乎就是高利贷的代名词,真正纯粹从事担保的公司没有几家。”
不过,虽然盐东镇担保行林立,但绝大部分都不再营业。“以前的担保公司还要多,有100多家,后来只剩下20多家,但在去年也都陆续关门了,还在营业的好像基本没有了。”章先生称,“前几年,很多担保公司的钱放出去收不回来,就跑路了。现在老百姓被骗得多了,也不再把钱放在担保公司了。”
当地居民李智华(化名)告诉记者,“我的一个朋友原来就是做担保公司的,但现在不做了,亏了很多钱,我表弟就欠他十几万,表弟做生意做亏了,没有钱还给他。我表弟当时借了好几家担保公司一共200多万开公司,专门种植反季节蔬菜,但是经营不善,后来利滚利一共亏了400多万。他原来有房有车,后来房子车子都卖了,也和老婆离婚了,现在人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担保公司知道自己快不行,可能还会带着一部分资金跑路,但他当时是一无所有地走的,田带不走,田里种的蔬菜也带不走,很凄凉。”
射阳农商行总行员工李戈也表示:“我公婆家住在离盐东镇不远的村子,他们也存了一笔钱在担保公司,我当时就担心,但他们说担保公司的人都是一个村子的熟人所以不用担心,不过后来村子里有一家担保公司跑路了,他们才紧张起来。”
在盐东镇一家公司工作的吴女士称,“我父母之前也有20多万存在这样的公司,我后来让他们把钱都收回来,不要再存在这种公司。因为如果担保公司倒了,这些钱就都没有了,这都是他们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
可以说,在受访的当地群众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认识的亲戚朋友参与过民间借贷,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时代周报记者随后采访了镇上仅存的几家仍有工作人员的担保公司。兴农家合作社的老板陈先生表示他们目前不做担保,只收农产品和渔具批发。不过当记者询问抵押房产贷款利息时,陈先生问及房产所在位置并表示月息五分,同时强调“我们不做担保”。
公司名为盐城鑫福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位女士也表示,已经不再办担保公司,“我们不做担保的生意,店面都要拆掉了,老百姓的钱也都取了存银行了。那些厂里的骗子把钱骗走了,我们都亏死了,几乎没有哪家不亏的。现在我们专门做收辣椒的生意。”
有意思的是,一家名为盐城浩华投资有限公司的大门紧锁,而门上被人用白色涂料涂上大字:“禁止租卖,此房封存,欠债还钱,他人请不要涂盖,否则后果自负。”当地居民表示这家担保公司的老板已经关门跑路,门上的大字则是追债的民众写的。
脆弱的利益链
曾经盛极一时的担保行一批批地倒闭,原因何在?
李智华认为与当地企业恶性发展有关,“担保公司的资金大部分是借给做生意的老板,不过,当地没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很多都是只有几十个工人的小厂,上百人的工厂都不是很多,这些工厂的自身条件一般,在扩张的过程中如果老板的经营管理不善,非常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李智华举了一个例子:“在挤兑比较严重的兴桥镇上有一个羽绒服厂叫宝心缘,这家厂的老板欠债上亿跑路了,上亿的资金肯定不是从一家银行或者担保行借的,可能涉及几十上百家担保行的钱。那么现在老板下落不明,等于把很多担保行也拉下了水,一些担保行没钱还也只能跟着跑路,还有一些担保公司把宝心缘的羽绒服全拿出来抵债,一件卖几十元。”
“不仅仅是担保行,还有很多内部的员工,比如管理员、会计等都融资给宝心缘,这些人也是借的亲戚朋友的钱,每个人可能借十万八万之类的,然后拿给工厂。我知道单单是宝心缘的一个代理律师就借给宝心缘几百万的资金,而这几百万都是从律师的亲朋好友那边集资过来的,结果老板跑了,他自己也亏了。”李智华透露。
一位在上海金融系统工作的射阳人周先生告诉记者,“好像经常听说老家的厂倒闭,宝心缘厂应该是在2012年底倒闭,资金链断裂被迫破产,当时欠外债两个多亿。据说当时很多代理商赶到宝心缘厂时,老板已经不见踪影,有传言说已经移民国外了。”
不过,周先生对于大部分工厂倒闭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大部分中小企业本身的利润就很薄,借100万的资金,一年单是利息可能就要30万以上,这么高的利息,有多少生意的利润率能超过30%?大部分利润都付了利息甚至不够付利息,企业不倒闭才怪。”
而曾在射阳当地一家企业做会计的金红霞(化名)则向记者表示,当地的很多企业被高利贷拖累,恶劣程度超乎想象。
“我原来所在的公司老板也是欠债高达上亿,真实的情况只有我们做会计的人了解,外人是不知情的。很多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时候,就会去一些担保公司贷款,但利息比银行高得多。比如从担保公司贷款200万,月息算4分,一个月的利息就是8万。有的小型企业,无力偿还,就会导致担保公司倒闭,而担保公司的钱都是从老百姓那里集资来的。”
如此高额的利息,企业为何还要铤而走险?金红霞表示,“如果不贷款,资金链就会断裂,很多企业活不下去。以至于后来出现一种情况,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当地银行不得不闭上半只眼,把资金贷给一些资质不够的企业。”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银行有一定的责任。其实,企业向国税申报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银行如果真正要查是完全能查到的,国税和银行都是联网的。我们当时真实的利润是负的,也就是说是亏损的,但为了能贷到款,重新做了一份利润是正数的报表。实际上,只要银行多做一个步骤,去国税的数据库里把真实的数据查到就不能放这个贷款,但银行当时并没有这样做。”金红霞称。
那么,银行为何会忽略这个步骤?金女士认为,“如果银行不把贷款贷给企业,那么这家企业只能面临倒闭。像我们当时高达上亿的负债,如果企业倒闭了怎么办?企业倒了,担保公司也会跟着倒。而如果担保公司倒了,老百姓的钱也都拿不到了,这是个连锁反应。”
金女士进一步解释:“一个企业进入破产拍卖程序,那么拍卖的钱首先要把欠的税补上,其次是工人的工资,第三是银行的贷款,最后才是其他资金。但现实是企业往往都是资不抵债的,银行的贷款都未必能全还上,更不用说还有结余来还担保公司的钱。最终的结果就是借钱给担保公司的老百姓的钱都打了水漂。”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挤兑风波中,“一点谣言”就使得射阳农商行遭遇此次“声誉”危机,显示出农村金融生态的稳定性极度缺乏。而地方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些民间借贷公司的查处和管理力度,否则地方民间借贷崩盘是迟早要来的。
记者手记
农村金融监管宜疏不宜堵
似乎有很多理由来解释此次挤兑事件:“农民金融知识不够”、“银行宣传不到位”、“对当地担保行业监管力度不够”。但追根溯源,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够是导致农民资金互助社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
盐城是江苏第一农业大市,高效农业总规模全省第一,是全国18个产粮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相应的金融配套需求,
但事实是银行给予农村的金融贷款支持却差强人意。资料显示,盐城在全国率先试水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建设的2006年,最早创办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阜宁县硕集镇,信用社加农行当年吸收存款1.1亿元,但投放贷款只有吸存的1/6。农业大县东台市富安镇四家银行网点,当年吸储总额11亿元,向农村投放的贷款仅有2000万元,是吸存的1/55。
面对如此失衡的存贷比以及农户贷款难,银行对于农村的作用似乎不是“输血”,而是“抽血”。
其实,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不少银行贷款倾向于流向一些规模庞大,但是效率不高的企业和项目,而一些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贷款却屡屡受挫,更不必说对涉农贷款的兴趣缺乏。这些都是民间高息借贷滋生的土壤。据江苏法院网显示,2012年至今,发生在盐城的民间借贷纠纷,已判决的案件多达2689件。
农民的“金融恐失症”实际源自农村的“金融失血症”,只有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才能使得农村金融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资金得到有效的配置从而良性发展。而当利率真正市场化之后,强化市场之手,对民间借贷的需求自然减弱,金融环境也将回归理性,农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